半島·體育中國官方網【我把鄭州唱給你聽】本土“愛樂”奏雅音
半島·體育中國官方網【我把鄭州唱給你聽】本土“愛樂”奏雅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在中國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從2000多年前的《詩經·鄭風》到如今登封“會唱歌的村莊”,鄭州從古至今就浸潤在音樂的滋養中,又不斷創造新的音樂。展現“文化鄭、年輕鄭、國際鄭、科技鄭、服務鄭”的多元魅力,鄭州日報推出《我把鄭州“唱”給你聽》系列報道,從文藝的角度,把鄭州“唱”給你聽。
小提琴、大提琴分列在舞臺兩側,木管、銅管、打擊樂、色彩樂器組整裝列席。舞臺中央,“鄭州愛樂樂團”六個大字閃耀在指揮臺底座,等待著樂團團長、河南省優秀青年指揮黃俊博登場。隨著觀眾有節奏的掌聲響起,一場鳴音協奏、余音繞梁的交響演奏拉開帷幕……
從節日氣氛濃郁的《春節序曲》,到聽眾耳熟能詳的《梁祝》,無論是跨年前夕還是新春佳節,這支生長在鄭州本土的交響樂團——鄭州愛樂樂團,在每一個闔家團圓抑或是節日盛會的夜晚為鄭州市民帶來優雅的絲竹之音。如今,它已經成為擁有85人的雙管編制樂團,并在鄭州走過了十一載春秋。
交響樂是大型管弦樂隊演出形式的總稱,通常包含多個樂章,具有復雜的結構、豐富的和聲、多樣的旋律和節奏。
交響樂不同于其他音樂演奏形式,在樂團里,每一位執掌某種樂器的樂手都需要十分熟練且長期深耕于該樂器的演奏。尤其對于那些從小就讀于音樂學院附中、附小,并考上音樂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樂器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又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他們的一技之長。
當看到一位位學成歸鄉的樂手只能從事樂器教育,參加漂泊不定的樂器演出后,2013年,在黃俊博的努力下,鄭州愛樂樂團完成了整合登臺。“我想讓那些散落在鄭州乃至全省的樂手們能有一個發揮專業技能、揮灑音樂熱愛、實現舞臺夢想的平臺,這是我建立樂團的初心。”黃俊博告訴記者。
樂團成立后不久,它作為平臺的匯聚之力就開始顯現。2014年,正在鄭州大學音樂學院讀研的秦愉茜坐在舞臺下,目睹了這個樂團的勃勃生機,并在那一刻下定決心,要成為這個樂團的一部分,在舞臺之上將自己的長笛傾情吹響。如今,站在舞臺一側的她,已經將從小到大積累的長笛技藝奉獻給了觀眾,并收獲無數掌聲。
據悉,鄭州愛樂樂團從2013年誕生至今,已開展500余場交響音樂會,現場觀演20萬余人次。此外,樂團文化惠民事業工作顯著,并多次作為鄭州市文化演出代表,為在鄭舉辦的國際論壇、文化會議進行展演。
6月28日,2024年“中原文化大舞臺”暨鄭州市精品劇目演出活動“慶祝中國黨成立103周年——紅色之旅·中國經典影視多媒體視聽音樂會”在鄭州大劇院精彩呈現。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紅歌配樂半島·體育官網、影視插曲讓聽眾們意猶未盡,不斷期待下一首樂曲奏響。
在交響樂表演中,每逢一首新的曲目或是重要嘉賓的到來,都有一個入場歡迎的過程,觀眾如節拍般的掌聲響起,嘉賓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腳步就會更快,現場的氣氛也會更加融洽歡樂,而這些對于第一次聽交響樂的王女士來說是聞所未聞的。不過,僅僅三首曲目的時間,她已經掌握了交響樂的“互動密碼”。“我手都拍紅了,真的好開心。”王女士贊嘆。
在政府的扶持與樂團的努力下,一次次活動亮相、一場場惠民演出,讓從未聽過音樂會的群眾走進音樂廳,坐在宏偉的演奏現場,享受著不一樣的藝術。
目前,除了惠民演出以外,黃俊博和他的愛樂樂團還時常走進中學和高校,開展公益講課,培養優秀學子;走入各個地市,交流演出經驗;用下午茶和沙龍的形式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讓交響樂從高雅之堂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之中。
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也帶動了文化事業的繁榮向前。2020年11月8日,位于鄭州中央文化區的鄭州大劇院正式投入使用,開幕當晚,亞洲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為嘉賓帶來了一場恢宏的音樂盛宴。
此后,包括上海、深圳交響樂團在內的諸多國內外知名樂團、指揮家、演奏家紛紛來到鄭州,一個現代化都市的城市名片與音樂氛圍被名家大師存記于心,甚至向著法國、奧地利等更遙遠的地方傳遞,以藝術之名,展城市之姿。
7月4日晚,豫見齊魯·山河有約——河南文化旅游產品(山東)推廣周活動第二站在山東濟南舉辦,鄭州愛樂樂團在迎賓區的精彩演奏吸引了濟南市民的熱情圍觀。一次又一次的外出活動,讓上海、廣州、武漢、南昌等城市都留下了鄭州愛樂樂團的身影。
舞臺上,躍動的指揮棒將音律優雅調和;舞臺下,樂團事務與新曲策劃循序漸進。在未來推動音樂走向“文化鄭、年輕鄭、國際鄭、科技鄭、服務鄭”的道路上,鄭州愛樂樂團正在不斷挖掘河南優秀的歷史文化,從古典音樂、書法繪畫、史書典籍中汲取營養,創作出滿足群眾熱愛、符合時代特色的交響樂形式,惠及人民群眾,為城市形象再添光彩。
為民辦“食”事,樂享好“食”光——金水區鳳凰臺街道舉辦“鳳凰里·親鄰食坊”長者食堂項目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