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bob·體育中國官方網站揮揮手臂就能演奏音樂?“神奇樂器”在這里!
半島bob·體育中國官方網站揮揮手臂就能演奏音樂?“神奇樂器”在這里!揮揮手臂,音樂響起。低音貝斯、揚琴聲、鼓聲,此起彼伏。這可不是用手碰真正的樂器演奏的,而是光學樂器。這種“神奇樂器”在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光學專業科技館——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以下簡稱光科館)里。
5月16日是第六個國際光日,在“科技之‘光’·引領未來,打卡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的直播活動中,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協第六批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光科館業務副館長石曉光就帶領光明網主持人和廣大網友聆聽了獨創的光學樂器演奏。
石曉光酷愛音樂,從年輕時就“玩音樂”。到了光科館,在他的帶領下,組建了OMI樂隊。據悉,OMI為Optical Musical Instruments的簡稱,意為光學樂器(下稱OMI),是光科館技術研發團隊自行設計制作的新概念樂器。無論從外形結構還是演奏方式,都顛覆了傳統樂器的概念。
據了解,OMI利用光學傳感器觸發專業電子音源發出聲音,其音色、音準、功能等各方面指標完全達到了專業水準。于2020年完成第一批6件樂器的制作,外形設計融合了中西樂器元素,分別為“激光馬林巴琴”、“音符像素琴”、“立式揚琴”、“貝森鼓”、“球鼓”和“蓮花鼓”。
OMI展示了光學傳感技術的原理與應用,使科學傳播與音樂演奏融為一體,通過表演向觀眾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現代音樂文化,拓展了科普教育活動的新形式,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據悉,OMI樂隊由光科館科技輔導員組成,而非專業的音樂人士。經過刻苦練習,樂隊成員已基本掌握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排練并演出了《云宮迅音》、《Victory》、《巴比倫河》、《通天大道寬又闊》、《男兒當自強》、《世界名曲聯奏》等曲目,成功進行了線上線下多場演出。該演奏結合對樂器的介紹、對科學原理的講解,傳播科學知識,深受觀眾喜愛。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團隊將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發現的棱蜥新種命名為招龍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學》(Zootaxa)。
8月7日,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在海南島東南海域發現的陵水36-1氣田新增探明儲量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評審備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1000億立方米,為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勘探過程中實現了海洋油氣勘探理論領域的創新,填補了全球技術空白。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有針對性部署實施16項重點任務,其中“雙碳”標準重點任務8項、“雙碳”計量重點任務8項。
“安全認知,日見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長;安全行業,大有可為;緊跟創新,保障發展……”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世忠的一番總結,折射了AI(人工智能)時代安全大模型行業的發展現狀。
8月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的《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公布。對于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上述負責人解釋,目前,在運跨省區輸電通道主要輸送煤電、水電等傳統電力,新能源電量占比較低。
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近日,我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用電需求持續攀升。7月31日,由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梯級水電站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頂峰保供,高峰出力超過700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記者7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電子系方璐教授課題組與自動化系戴瓊海教授課題組在智能光芯片領域取得重大進展。“與現有訓練范式不同,我們摒棄了反向傳播,另辟蹊徑,構建了光神經網絡的對稱傳播模型,僅用光學系統的前向傳播即可實現高效高精度光訓練。
未來產業發展更加基于科學突破,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學正在開辟、引領新產業方向;產業前沿技術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半島·BOB官方網站,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產業發展更加依賴新型基礎設施,顛覆性技術創新一旦獲得成功,就能迅速發展成為通用基礎技術,快速重塑市場競爭格局。
科技興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學習領會全會精神,要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雄安站是近些年鐵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開站場,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對各系統設備進行統籌,首次結合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設置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大型樞紐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時間8月6日14時4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國家衛生健康委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
機器人作業,離不開人工精準操控。上升、平移、張爪、安裝……半空中,機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壓線上輕快地“舞動”。
當今世界面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短缺等挑戰,如何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對人類有意義且有市場價值的物質?人工合成淀粉項目便是其中一個嘗試。
隨著全球對綠色能源需求的增長,太陽能光伏技術正迅速發展,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備受關注,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術”。
對于醫學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國建設的背景下,加強新醫科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增強系統觀念和前瞻思維,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要求下,學科交叉研究成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