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國際友人為何對松滋情有獨鐘
這位國際友人為何對松滋情有獨鐘“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把吉他,它產自松滋。”4月24日,在湖北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戰略咨詢活動上,中央民族大學美籍教授、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馬克·力文抬起電子手表,向記者展示表盤背景圖上一把手工吉他,十分精美,琴面上還雕刻著小鳥圖案。東京又感嘆,這樣的手工吉他,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馬克·力文的相關故事,是極具吸引力的。他在活動上不止一次提到“松滋雞,還有魚糕,真的很好吃,那是我最難忘的一段時光。”類似于這樣的細節,讓我們更加關注這位國際友人與松滋的奇妙緣分。
而讓馬克念念不忘的,還有那位素未謀面卻為他制琴的朋友,桐馨樂器的創始人汪鋒華。“他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看過他彈吉他唱歌的視頻,也算是網友。”汪鋒華以這樣的口吻回憶起他和馬克的緣分。隨著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發現,這不僅僅是兩位朋友,還是跨越國界和文化的心靈交匯。
馬克·力文不僅是一位學者,還是一位富有創作才能的音樂人。他的背景也是多元的,社會學博士,在中國生活多年。他通過美國鄉村音樂的形式,講述著中國的故事,至今已創作出70首關于中國的歌,這種文化的傳遞和交流,真的讓人感動。
“他的學生中有一位是松滋人,常常向他介紹松滋的文化和美食”,結果,慢慢地,馬克便對松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情感的共鳴似乎是突如其來的,簡直像一陣春風拂過,隨之而來的是對地方文化的濃厚向往。他先后兩次來到松滋,體驗了這里的春節文化,這代表著熱情的接待和文化的傳承。
有鑒于此,汪鋒華便通過那位松滋學子給馬克·力文送了一把“松滋造”的吉他,作為友誼的象征。“聽說他很喜歡,我也很開心!”汪鋒華的聲音中透漏著幾分驕傲與溫暖。這把吉他,是兩個人情感的紐帶,也是地域文化的縮影。
可惜的是,在此前,馬克·力文曾兩次來松滋,但他們都未曾見面。期待通過媒體宣傳平臺,再次向馬克·力文發出邀請,“下次再來松滋,我們一起彈松滋造的吉他,吃松滋雞!”這種對未來的期待,顯然也勝過了以往的遺憾。
那么,是什么讓馬克變得如此對松滋情有獨鐘呢?愛情與音樂總是難以分開,雖然二者的組合在生活中并不是簡單易得的。但在馬克身上,我們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友情的溫暖,以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他不僅是松滋文化的傳播者,也是中美友誼的推動者!
正如他所表達過的那樣,文化是無國界的,而友誼更是跨越地域半島體育官方app下載,讓人在不同的角落感受到溫暖和希望。對于一位教授和音樂家來說,了解松滋的美食和文化,顯然不僅限于口腹之欲,更是心靈的滿足。每次品嘗松滋雞,聽到吉他的弦音,都是對那段記憶的喚醒。知識的傳遞與文化的流動,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地方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不僅應該在這里追溯他們之間的故事,也要在這些故事中反思一下,我們自身與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系。每一個地域都有自己的音符,它們匯聚成旋律,傳遞著溫暖與包容。既然文化可以跨越國界,那么對松滋的喜愛,豈不是展現了文化的開放心態?
最后,讓我們共同期待下次馬克·力文能再次走進松滋的那一刻,或許前方有無數動人的樂章等著他去探索,也等待著更多人去感悟。至于那把松滋造的吉他,不僅是一個樂器,也是代表了友誼的信物。
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我想與大家討論的是,文化中的友誼與互動究竟還有怎樣可能性呢?無論身在何處,這種連接都是無處不在的,你有怎樣的看法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