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揚琴演奏家何康偉:民樂也流行
馬來西亞揚琴演奏家何康偉:民樂也流行6月中旬的一個周末,“跨越流行——何康偉揚琴音樂會”在北京劇場舉行。當晚的演奏曲目里有中國樂迷熟悉的華語流行歌曲,有馬來西亞民歌,還有原創作品,所有曲目的編曲和創作都出自當晚的演出者、馬來西亞青年揚琴演奏家何康偉之手。民樂可以詮釋流行,也可以“跨越流行”——這是何康偉愛上揚琴,并且多年來一直嘗試以琴聲跨越文化藩籬、拉近人與人心靈距離的原因。
何康偉演奏的揚琴,全稱是中國揚琴。學界普遍認為揚琴起源于古波斯,明末傳入中國后,經40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一員。作為擊弦樂器,揚琴的構造與鋼琴同宗,其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且隨節奏快慢,風格可剛可柔。
普通人即使不特意去聽揚琴演奏,也可能在周星馳電影《功夫》中與揚琴不期而遇——影片后半段“豬籠城寨”三大隱世高手使出“十二路譚腿”“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大戰“斧頭幫”的高燃場景里,配樂正是四川揚琴曲牌《將軍令》(注:四川揚琴是中國揚琴主要流派之一)。
在另一部以“青春民樂”為主題的喜劇電影《閃光少女》中,女主角“陳驚”在音樂附中學習揚琴,她喜歡學鋼琴的男同學,卻遭遇奚落,后來她與學民樂的同學組樂隊,和學西洋樂的同學來了一場“斗琴”。
何康偉的“學琴之路”是從西洋樂轉向民樂,但轉變并不像電影那般戲劇化。“我和揚琴的緣分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p>
何康偉出生于1978年,是馬來西亞的第三代華人。他的祖父是福建人,在1920年代南下并扎根馬來西亞?!榜R來西亞華人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都很強烈。我和當地大部分華人家庭的小孩一樣,就讀于華文學校半島bandao體育。”
小學時,何康偉開始學習小提琴。上初中后,他加入學校的“華樂團”,接觸到中華民族音樂。當時老師拿出二胡和琵琶讓他選,“印象里都是男生拉二胡,女生彈琵琶,我就選了二胡”。沒多久,他看到樂團里還有揚琴,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第一次看到揚琴,看到那種演奏的方式,我覺得好酷。一聽到它發出的聲音,我立刻就愛上了?!?/p>
他說:“我從8歲開始學小提琴,從小學學到初中,但一直沒有太多感覺。一接觸到揚琴,我就感覺到,這才是我能聽得懂的音樂?;叵肫饋?,這大概是一種文化上的感應。就像拉二胡,我一拉《鳳陽花鼓》或者《黃楊扁擔》的曲子,就會很有感覺,即使那時的我從未去過安徽鳳陽或重慶秀山。我覺得這是中華文化里一種很奇妙的東西?!?/p>
何康偉說,當時在馬來西亞,學“華樂”很難找到專業老師,一般都是“華樂團”里的學生“大的教小的”。他的“揚琴入門課”便是由一個學姐傳授他基礎知識,因為學過樂器,所以何康偉“看著譜子就會敲了”。
熱愛、天賦,加上勤奮的練習,讓何康偉在199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他師從揚琴演奏家、教育家桂習禮教授(已故),并成為該校首位東南亞留學生揚琴專業碩士。
畢業后,他回到馬來西亞,創辦了“何康偉音樂藝術學院”以及“何康偉揚琴藝術團”,讓揚琴藝術在馬來西亞的傳承與傳播有了更好的平臺和載體。此次“跨越流行”音樂會的演出嘉賓之一姚宇恒,便是何康偉在馬來西亞的學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樂會的另外幾位演出嘉賓中,葉鈺昭來自香港,郭嘉盈來自澳門,董懿萱來自北京,賈斯汀·孫(Justin Sun)是一位中文說得很“溜”的法國青年……他們都畢業于或正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揚琴專業。其中,葉鈺昭是何康偉教學生涯的第一名學生,9歲就開始跟著何康偉學習揚琴?,F在,葉鈺昭與另一名揚琴演奏家周婷婷組成的“揚琴CP”是社交平臺上人氣很高的賬號。
從現場到線上,何康偉通過各種渠道為揚琴“圈粉”。B站上,有揚琴愛好者于2017年發布一段何康偉揚琴藝術團成員演奏揚琴版《青花瓷》的視頻,直到2024年還有人在留言“求譜”;何康偉則在自己的抖音和視頻號里大方給“索譜”的網友分享曲譜。他還發布了大量演出視頻,如2022年農歷虎年春節在馬來西亞年貨市場現場演奏《鳳陽花鼓》,呈現“揚琴之美”。
在北京這場音樂會結束后不久,何康偉與“揚琴CP”葉鈺昭、周婷婷以及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劉月寧一道赴長沙和武漢參加一場名為“揚琴藝術移動課堂”的活動。
何康偉目前為亞洲揚琴協會會長,他希望接下來與不同國家和城市的揚琴愛好者加強交流,將亞洲地區的揚琴聯系起來,促進各地揚琴共同發展。同時,他也將繼續推廣和普及揚琴,讓更多人感受到揚琴的藝術魅力。(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