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BOB官方網站用節奏和旋律清爽酷熱的初夏
半島·BOB官方網站用節奏和旋律清爽酷熱的初夏初夏以酷熱的姿態到來,光大信用卡?音樂后花園以一場完全即興與互動的打擊樂音樂會與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全集,為你清爽一夏。
打擊樂是最古老的樂器,由儲存糧食的陶罐演化而來,早期的打擊樂不是用來創造音高的,而是為了表達一個音場、一種音色,如定音鼓、大鼓、镲、三角鐵等。古典主義時期之前,打擊樂的應用較為單調,很少聽見復雜的音色,進入浪漫主義和現代音樂時期之后,鼓類、琴類等囊括了有律和無律樂器的綜合使用,使得打擊樂的音色豐富而多變。到了近現代時期,作曲家對于打擊樂多樣化表現力的需求越來越高,甚至會在音樂中應用塑料袋、啤酒瓶等非常規“樂器”。人的身體本身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打擊樂器。表演時,演奏者的肢體有足夠的運動空間,相比于其他樂器更具觀賞性。
“給我一小時”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樂聲部首席劉恒完全即興與互動創作的“60分鐘音樂狂想” 在這一小時中,你不僅能看到千奇百怪的打擊樂器,還能聽到來自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感受生命的律動。
對于劉恒來說,打擊樂是他追逐音樂的媒介。正如他所收集的眾多千奇百怪的樂器一樣,每一樣樂器帶有自己獨特的音色,會在某個需要它的時候怦然而出。樂器對他來講就是語言,一種與自己、與世界溝通的獨特聲音。
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旋律為人所熟知,多媒體影像與大提琴演奏的現場互動卻并不多見。“沉默的音符”是萊卡簽約全球音樂攝影師,同時也是東西合集樂團與卡塔爾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演奏家喬治·雅明 (Georges Yammine)與大提琴演奏家楊錳聯合創作的多媒體影像音樂現場。
通過2021年瑞士萊卡雙年展、卡塔爾國家博物館等委約攝影作品的影像展示,以影像紀錄片的方式記錄2020-2021疫情前后全球交響樂團音樂家們真實的狀態,并配以大提琴無伴奏 組曲全部六首的傾情演繹。畫面中那些戴著手套的音樂家們仿佛借助楊錳的手傾訴內心的寂寥、渴望與無奈,楊錳則用的音樂抒發音樂家們渴望回歸舞臺,重返秩序的內心世界。
旅美大提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教授楊錳是前國家大劇院首席大提琴演奏家、前休士頓室內樂團、邁阿密新世界交響樂團與孟菲斯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師從國際著名大提琴泰斗林·哈勒爾(Lynn Harrell),曾與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歌唱家弗萊明、小提琴家帕爾曼,著名指揮家邁克爾·第爾森·托馬斯等大師合作演出。馬友友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巡回演出后寫到:“楊先生杰出的技巧和動人的音樂使他成為當代青年大提琴家中一位少有的佼佼者......”
有“大提琴圣經”之稱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被視為演奏家技巧與修養的試金石。楊錳將通過上下半場的演繹,將具有療愈性的音樂表達,展示全世界古典音樂家在疫情前后的生活狀態,探討藝術家生命的延續、思考半島·BOB官方網站、成長與轉變。
*本場演出設部分區域為下午場+晚上場兩場同座位套票,如需購買套票,請選擇下午場對應680 520票價座位;套票默認為兩場同一座位同一門票,演出當天憑此門票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