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入門常識優選篇
鋼琴入門常識優選篇音階(Scale)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世界各地有許多不同的音階,隨著音樂水平的進步,音樂非常完整的理論與系統,目前世界上幾乎都是用西洋的十二平均律來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因此我們今天所說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根據調式所包含的音的數量可分為:“五聲音階半島體育官網、七聲音階等。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五聲音階(Pentatonicscale)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于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調號keysignature五線譜上寫在每行左端用以表示樂曲所用調域的升降記號。在近現代歐洲樂理中,調域之所以通過調號來表示,是由于歐洲的調域概念常常通過它在鍵盤、五線譜上的表現形式來把握的緣故。同樣一個自然七聲音階,當演奏者從十二律中選用不同的律來構成而形成不同的調域時,在鍵盤上表現為不同的選鍵方式。由于黑鍵在五線譜上的記法是通過在白鍵音位的音符前面添寫#或b號來表示的,所以凡調域中所包括的若干黑鍵,在五線譜上也用若干#或b號來表示,這些升降記號寫在五線譜上每行譜表左端,譜號的右側,成為樂曲所用調域的標志,被稱為調號。應當補充說明的是,第6、7個#或b號所表示的并非黑鍵,而是白鍵。但此時這白鍵已不從它自己本位的意義上來看,而是理解為另一白鍵音位的升降變化。例如,第6個#號所表示的□已不看作F,而理解為E的升半音變化。調號寫法見下例:調號與調域的對應關系見表1。
調號與調域及其名稱對照表調號總是用同種記號構成,或全用#號、或全用□號。調號的寫法,無論升種還是降種,都有一定順序,但這順序既非從低到高,亦非從高到低,而是按“五度鏈”即表1橫行各音的順序。由#號構成的調號,按上五下四即表1內從左到右的順序:#F、#C、#G、#D、#A、#E、#B;由ь號構成的調號反之,按上四下五即表1內從右到左的順序:ьB、ьE、ьA、ьD、ьG、ьC、ьF。構成調號的升降號數目最多到7為止。由于使用平均律,五度鏈有循環性,可以周而復始,6個#號與6個ь號調域完全相同。音階各音都是同音而異名的(在鍵盤上相等而在五線譜上記的位置不同),這種關系稱為等音關系,這兩個調互為等音調。這一調域猶如五度鏈合攏為圓環時的交接地段,越過此域,升號增多可代之以降號減少,例如,7個#號與5個ь號互為等音調;反之,降號增多可代之以升號減少,例如7個ь號與5個#號互為等音調。
關于調號所表示的調域的名稱,因其常與兼指調性調式的調名相混而多有誤解。例如“A調”一詞,可有兩種含義:作為調域名稱指的是,當按照可動唱名法把A唱do時,所有7個自然(本位)唱名所在的那些音位集合成的總體(見表1倒數第7行),此時主音尚屬未定,在稱呼樂器的調時,A調一詞的含義就是如此;作為兼指調性調式的調名時,它是A大調的簡稱,A指主音所在,大調指所構成的調式。同一調名的兩種含義在歐洲樂理中嚴重混淆的情況,恰如__古代樂律學中“某某宮”一詞既可指調域又可指特定主音上建立的調式所引起的混淆一樣。表1左邊豎列所寫調名,是作為調域名稱的調名。
五聲音階調域與五線譜調號之間的對應關系,在近現代__民間音樂用五線譜記譜過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規格。五聲宮系一個調域只有5個音位,而調號所表示的七聲調域有7個音位,兩者必定不能吻合。借用七聲調域的譜式來記寫五聲調域的曲調時所遵守的規格是:讓可動唱名法唱作fa、si的那兩個音位留空不占,把宮音記在do的音位上。在看表1時只消把每行調域兩端的fa、si兩格蓋住不看,中間五個音位組成的調域同左端所寫的幾個升降號之間的對應關系,就可以表明每個五聲宮調系統與所用調號的對應關系。這一規格就決定了同一調號可以用來記寫哪些不同五聲調式曲調,加上歐zhou大小調對調號用法的慣例,形成“一種調域調號與七種調性調式相對應”的如下規范。舉3個#號的調域(A調)
為例(見表2):用到其余調域調號時,下面5行的相對關系保持不變,只將第1行的音名予以移動更換,第3、6行內的音名亦相應更換。
歐洲音樂里的,三個音的稱三度,四個音的稱七(最低最高相距七度),五個音的稱九(最低最高音相距九度),以次類推。初學鋼琴時經常遇到的,按名稱分類有:
大三。結構是根音(即原位最低音)與中間音為大三度,中間音與最高音為小三度,自下而上是大三度+小三度。如do、mi、sol。
小三。根音與中間音是小三度,中間與最高音為大三度。自下而上為小三度+大三度。如la、do、mi。
減三,根音到中間音,中間音到最高音都是小三度,自下而上為小三度+小三度。如si、re、fa。
屬七。在大三上方加一個小三度音,根音與最高音構成小七度音程的,就是屬七。如sol、si、re、fa。
上面是按名稱的分類。如按彈奏技術的分類則有:時值較長的、連奏的、非連奏的、跳音、爆發力、持續重復的同一等。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于跑步、游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只要你開始彈哈農了,就堅持每天彈一段。這樣,即使每天沒太多時間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厲害。對初學者來說,每天彈哈農更能保持穩定的進步。
第一遍彈就重視譜子上的每一個符號。許多人第一遍彈都會忽略譜上的表情記號,然后在彈熟后改,其實在第一遍彈時就注意表情符號更能加深對曲子的理解。
很多時候譜子上并沒有詳細的指法、強弱指示,這時候,就需要用筆來把我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指法、強弱等記號標上去。記住要用鉛筆,不然寫錯很難改哦!
錄音只不過是一個參考,沒彈熟就聽錄音往往會導致我們去模仿錄音,從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對曲子的理解。
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底,第一遍彈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練下一段。一旦發現哪里有錯誤,要單獨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改正。分段練習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體把握。
不論彈什么曲子,不論用什么速度彈,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許有人會說: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沒法保證了。其實不然,能在高速彈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檢驗基本功是否扎實的標準之一。
很多人喜歡彈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這樣做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難保證自己技術處理上的準確*,甚至會有大量的錯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彈奏這曲子了,也很難改回來。(這是我血的教訓)
很多好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有目的的背譜。這并不僅僅是在鍛煉你背譜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這樣既能提升對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爾在人前“秀”一下。
和學習工作一樣,練琴也需要有目標。比如確定今天要練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來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時練很多曲子,囫圇吞棗式的練習會使你感到進展緩慢。相比之下集中突擊一到兩首曲子效果會好很多。
彈琴不嚴謹可以說是業余彈琴者的通病。彈琴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點,這時千萬不能有得過且過的心理,每啃下來一個難點,水平就上個臺階。
雖然曲子的節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沒成型之前,多用節拍器。節拍器__節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在彈奏練習曲時,可以靠節拍器實現逐漸提速。
所謂“溫顧而知新”,我已經彈過的曲子并不__我已經真正掌握它。許多樂曲理解、技術處理上的要點第一次彈完曲子時并不一定會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進一步后,靠返工來鞏固、認識。
練習準確地彈奏,是應用沖擊的第一步。讓我們練__述的 CEG 。利用手臂的重量,是達到準確彈奏與放松的最好方法。這個方法在參考書目中(Fink, Sandor)有很詳盡的解說,所以在這里只作簡短的討論。
把手指正確地放置在琴鍵上。手臂放松(事實上是整個身體都要放松),保持手腕柔軟,然后將手抬高離開鍵盤5至20公分(開始時用較短的距離),讓手自然放下。手與手指應同時落下,手指不要移動。
整個手在落下的過程中要完全放松,在手指觸鍵的瞬間,把手指與手腕置于彈奏姿勢,讓手腕稍微彎曲,接受落下的沖擊力道,并將琴鍵按下。讓手自然放下,就是把你的力氣或靈敏度交給永恒不變的地心引力。
一個體重不足的6歲兒童與巨大的相撲選手,從相同的距離讓手自然放下,所產生的音量是一樣的。乍聽之下,這實在是難以置信的。原因是,自然落下的速度跟質量是無關的,當弦槌下的滾軸離開頂槌器時,在擊弦前最后的幾個厘米,弦槌是呈__飛行狀態的。物理系的學生應該知道彈性碰撞(如撞球的碰撞),動能是被保存下來,因此上述說法并不成立。在這種彈性碰撞的情形下,琴鍵應該以高速飛離指尖,有點像彈奏跳音一樣。
但這里的情況是,因為手指是放松的,指尖是柔軟的(非彈性碰撞),動能沒有被保存下來。此時,小質量的部分(琴鍵)與大質量的部分(手指-手-手臂)并駕齊驅,導致一種受約束的下鍵。因此,如果鋼琴本身是有正常的調校,而下鍵的有效質量遠小于6歲小孩的手指-手-手臂的質量,那么上述說法是成立的了。在觸鍵時,手要撐緊,以確保整個手的重量都傳遞到琴鍵上。
否則,就當然不可能產生自然放下應有的音量。要注意的是,在手撐緊時,不要多加施力。因此要產生純粹的自然放下是需要練習的,而且當手抬得越高時,這會變得越困難。對于相撲選手來說,不再施力特別困難,因為他需要更多的力氣來停止手臂的動力。適當的撐緊力度,最好是從音量與音質來判斷。
要想寫好字,必須懂得下筆的順序。鋼琴的指法的意義還要重于筆順。因為就算不用正常的筆順,也可以寫出能認的字來;但是,不用正確的指法,常常沒法順利彈出樂曲的音符和句子來。
正確的指法,也就是合理的指法。合理,就是合乎手指與鍵盤關系之理,合乎手指與音符關系之理,合乎各人手指之間的關系之理。合理,才能有邏輯、有規律、有條不紊、不忙亂地彈奏。
4、正確的指法,還能幫助背譜。有時,記住一個關鍵的指法,后面的音就順手而出了。對樂曲的記憶,與對指法的記憶往往是連在一起的。
同時,指法還關系著音樂風格。例如,肖邦的某些指法,好象是他的“專利”一樣,只有他才有,只能用他的指法才能彈好他的曲子??傊欢谜_指法的基本原則、方法,就不能順利地掌握鋼琴技術。
1、盡量減少手部的移位。五個手指對準五個音,是手的原位。假如一個曲調只有五度內的五個音,原則上就不要移位,只用原位指法。當旋律音超出五度范圍時, 就要移位。移位的原則是移動一次后能在新的位置(新的原位)上穩定一段時間,或者說移動一次能“多管用些”,避免不斷地移位。這就要瞻前顧后,自己計算, 究竟從哪個音開始轉移、轉移多遠最為有利。
2、移位有兩種。一種是手指伸張開(首先是大指與其他指間的伸張)完成的移位。另一種是大指從其他指的下面或其他指從大指上面的越過完成的移位。這兩種移位,原則上能用“伸張”方式的,就不用“越過”方式。
4、兩個超出八度以外的遠距離音的連續,原則上(而非任何情況下)都要用1、5指。這是遵循“縮短路程、節約時間”的原則。試驗一下就會發現,任何兩個相距兩個八度的音,用張開手的1、5指去彈和都用3指彈相比,前者手的移動距離明顯小于后者。